这章我们重点谈一下IP在商业上是如何应用的。在这里,我将IP在商业上常见的应用大致归为4类,分别是:品牌IP化、产品IP化、渠道IP化和衍生品IP化。
在我们服务企业的过程中,反复多次和企业提到品牌人格化,其实就是IP化。实际表现方式有哪些呢?大致分为两种,一种是品牌很懂你,且自带属性,并以这种独特的属性获得用户认同,从而吸引到很多消费者和粉丝。另一种是设计一系列场景,那个场景就是为你而来的,你就是故事的主角,你在为品牌演绎IP。不管是哪种操作,通常都会在品牌名上做文章。我们说过很多次,好的品牌名顶得上一半的广告费。形象派通常会用一些带人或动物化属性的品牌名,比如三只松鼠、江小白、单身狗粮、酒鬼酒、天猫、樊登读书会等等。成功的人化形象最重要是有特质,比如JOHNNYWALKER,就是一个行走的绅士;比如江小白,就是个平凡小青年;比如KAWS,就是个很丧的家伙。
总之,人化形象不一定要很萌,可以很酷、很拽、很骚、很丧,甚至是个怪物。总之要点小个性。怪物就是那种说不清是什么东西,但莫名很打动人的古怪形象。这种形象很容易做得很萌。这点上,日本人做得比较大胆。风靡全球的、日本NHK电视台的IP形象DOMO君,就是个怪物,很莫名的萌态。还比如,M&M的巧克力豆公仔,也是个小怪物。但放在国内,这个不一定行得通。我国的大部分企业主流的价值观还是高大上,尤其是老牌企业或者国企性质的单位,“一本正经”还是最安全和常见的形象,比如海尔兄弟、熊猫盼盼等。不过,现如今,也有不少严肃的面孔开始和蔼可亲,甚至逗比起来,比如已经600岁的故宫。又比如,冰冷的科技和机器人也开始做IP了,安卓的小机器人,来自星球大战的R2D2,就很受欢迎。场景派则通常让名字带情感场景属性,比如良品铺子、气味图书馆、马蜂窝、穷游、知乎、湾仔码头、无印良品、泸州老窑、水井坊等等,都是以情境著称的。情境化场景里其实有IP角色,这些IP角色就是消费者自己,是让消费者沉浸在品牌的情境中,成为品牌的代言人。
产品内容化的优点,是产品即IP内容,不断带来新的惊喜,这样不仅能省下大量推广费用,还能在购买过程中,与消费者不断发生新鲜的互动。
产品内容化,要求背后的品牌有非常强的情感内核,不然就会散掉,所以不是每一个品牌都能将内容化做好的。
最代表的例子,还是江小白的表达瓶,不断有新的语录出现,让瓶身成为了内容的连续剧。其本质是产品IP化。后来农夫山泉的一款矿泉水,也沿用了同样的方式,收割了不少文艺青少年,也包括一波中年。单身狗粮也经常通过不断的换装,实现产品的内容化。玩得最嗨的要数奥利奥饼,它将自己的黑加白夹心饼干变成了IP元素,并堆彻了故宫、权力与游戏的版头片等。更经典的案例,是可口可乐将自己的弧身瓶IP化,这其实是在艺术家的主动推动下发生了,并在全球做过展览,甚至有IP产品主题店。就连以严谨著称的德国人,也将奔驰汽车的智能科技变成了一只可爱的白熊。
此外,售后服务形象化、场景化也是产品IP化的一种形式。它会使产品和服务更亲和、更人性化。比如太阳花老师的个人IP训练营里的运营助手,就是小花。只要仔细观察,你就会发现,现如今不少企业都这么干的。
首先说说一下视商IP。随着短视频的兴起,视商时代来临,比如直播。直播很好地体现了人货场,是现在最流行的销售渠道,受到了各界的重视。但是,就我们接触的企业来看,企业培养真人带货有很高的风险。真人养不熟,容易单飞,除非是企业领导人自己亲自带货。所以,培养虚拟IP进行直播带货,会逐渐风行起来,因为主播不会跑掉,可控制,又容易产生IP附加效应。比如我一个做培训平台的朋友马总,本想培养自己几位平台的讲师做主播,但思前想后,还是决定着手打造一个以马为IP的主播。当然,这里所说的直播不只是之前说的直播带货,还包括脱口秀、直播导游、直播授课等等。在抖音上,已经有用纯直播技术制作的虚拟IP短视频获得爆火,比如小狐狸NINICO。讲到这里,不知道那些正往主播领域钻的小伙伴们,有没有感觉后背发凉。
其实不单是视商,社群营销也正在虚拟IP化,小编发现最近有的社群用了“宝藏女孩”这个集体IP。虚拟IP于社群的好处,类似于直播,不再依赖于纯个人的社群运营,IP与社群的关系更稳定。具体这里就不赘述了。接着说一下销售场景IP化。泡泡玛特一直在对自家店进行升级,不断强化情境,同时,无人售货的机器人自动店也刚刚发展到超过1000家。
阿里系的双十一购物节,已经成为阿里系最有份量的IP了。每当光棍节前后,满大街的猫耳朵(天猫的logo)被不断派送到各个小区楼栋,电梯里、网络上也到处都是猫耳朵的广告。
在新技术和网络的助力下,企业现在可以将展览做得非常有IP情境感。比如肯德基将自己的IP大叔活化的发布会。